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檄文-《从驿卒开始当皇帝》
第(3/3)页
大明崇王朱由樻知道起义军势大难守,唯恐落到福王和唐王的下场,主张开门投降,被吴牲阻止。
像你这种大明王爷要投降也要投降锤匪,就算被罚去扫地也能留的性命,若是投降其余流寇,今日不杀你,明日也得杀你。
还有希望崇王能够把府中的钱财拿出来,赏赐士卒,如此方能保住汝宁城不被快速攻破。
反正就算是投降了,府中钱财也留不住,莫不如向开封的周王学习。
崇王连连点头,他本来就是从别处继承来的,因为真正的崇王一脉已经绝嗣了。
京师。
在宋一鹤临死前送来的奏疏,让崇祯对左良玉怯敌逃跑纵兵抢掠的行径很不满意。
但是崇祯考虑到他毕竟有二十万大军!
防守长江中下游及南京非他不可,尤其是锤匪凌厉的攻势,朱由检只得写信给兵部让他们好言相劝:
“襄城失守,明法具在,贺今朝势大,左良玉悯其久劳行间,责令其将功赎罪。”
崇祯自然不会把他与锤匪议和之间的“丑事”给主动纰漏出来。
只不过在心里也暗骂贺今朝是个不讲信用的人。
他也没有多少银子给贺今朝,以前打算就跟贺今朝拖着,拖到关外的战事结束。
如今看来,大明东边敲一棒子,西边敲一棒子,还能搞出钱粮支援辽东。
但清廷皇太极要在前线供养十几万大军,着实是供养不起了。
现在最想要决战的反倒是皇太极。
朱由检没想到的是,贺今朝竟然预判了他的预判,根本就不给他机会拖着,直接悄悄悄出兵湖广。
造成如今这种局面,朱由检也没什么好抱怨的。
大家在军事谋划上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。
崇祯相当于花钱买了一年的平安,大家在合作结束前,因为自己的利益早就做好了双方的谋划。
但是为了这名骄帅,崇祯又下旨嘉奖他“具见奋勇”,赏给左良玉他本人银六十两、衣料四套,赏给将士银三千两。
特地派太监与兵部官员前往湖广赶赴他的军营,一定要把这份心意送到,并且传达皇帝要他“立志建功,早点歼灭逆锤”之意。
朱由检如此笼络左良玉,有更深远的考虑,要力挽狂澜。
他先前派内阁次辅吴牲前往湖广督师,需要借重左良玉的军事力量。
结果不知道仗怎么打成了这样。
所以左良玉手握二十万大军的事,不管是不是精锐,他威胁不了锤匪以及其余流寇,只要能威胁住朱由检就行。
无论他犯下什么大错,朱由检都得哄着他。
事实也是如此。
崇祯鉴于襄阳、荆州、承天等地相继陷落,召见廷臣共商对策,当场涕泪纵横,却没什么办法。
众人当初因为锤匪贺今朝出兵河南的时候,威逼湖广前,断了他们的南迁的心思,就已经痛哭过一次。
现在继续痛哭,怕是没什么情绪了。
有些事情哭多了,为了哭而哭,能想出什么法子呢?
若是湖广被贺今朝所得,那南京就会陷落,漕运断了,京师还怎么支撑?
故而崇祯又给督师湖广的吴牲写了一道旨意,以重事权,加赐斗牛服一袭,银一百两,传与各该衙门速行计议给发。
然而吴牲受命后阳奉阴违,向皇帝再请调精兵三万,自己开赴南京,美其名曰“扼贼南下之路”。
其实吴牲在高杰的建议下是先在河南汝宁抵挡李自成一阵,获得喘息之机,然后再去南京。
按照贺今朝的脾性,此人打下一省,必会休养生息,这样他们去了南京就有了更多的回旋之地。
但崇祯忧虑的是湖广重地!
他接到吴牲的奏疏大为不满,留中不发,表示不予理睬。
杨嗣昌病的越来越重。
吴牲请求被陈新甲给驳斥,所需三万精兵难以一下调齐,南京距湖广太远,似乎不必退守。
吴牲为他自己辩解:“左良玉飞扬跋扈,不肯用命,现已退居江汉。若臣有重兵在握,进可以制强贼,退可以驭骄帅,否则徒损督师威名。
臣出师东征,兼顾南京与湖广,并非退守。”
总之督师吴牲也是转进千里,虎踞南京的主。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