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老教授引路-《最强名师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宋鸿飞点点头:“许主任,我听说你以前跟马志雄竞选院长,院里选票赢了,学校那一关没过。我现在知道原因了。我要是领导,我也不会让你一个刺头上啊。”

    许中林有些意外:“嘿。我还以为你就是一只科研狗,没想到你也喜欢听八卦呢!这些都是过去的事情了,在学校里,踏踏实实搞学问也挺好。”

    宋鸿飞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许中林走出门口,又倒了回来。

    “怎么了?”宋鸿飞不解地问道。

    “小宋,测这些数据,你可以叫几个学生过来帮忙。你现在跟你在读博士硕士那个时候不一样。而且随着你工作越来越多,不可能像读书那个时候,能够拿出那么多的时间去搞科研。所有的实验操作都亲力亲为。这样做,做出来的数据确实会更可靠一些。但是效率不高啊。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是可以培养的,这本身也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任务啊。你可以把你的实验方案制定好,让学生按照你的方案一步一步去执行。先让他们参与到你的实验当中,等他们的能力提升起来了,就放手让他们去做,你当初在学校里不也是这么一步一步提升起来的么?”

    许中林是过来人,他知道在职搞科研,跟攻读硕士博士时期做科研是完全不一样的。在学校里,教学才是重点,教学任务会越来越重。而且还会有生活上的压力,比如婚姻家庭等等。自然不会再有读书时候那么多的精力去搞科研。这个时候,就要学会如何充分利用学校的资源。学生本身就是非常优质的科研资源。还可以将科研与教书育人结合到一起的。

    “我现在就带了一门课。而且是大三的学生。又没当班主任,跟学生也不是很熟悉。所以,一时间还没想去让学生来替我做实验。”

    宋鸿飞其实还是有些看不上生科院的学生。上课的时候参与度不高,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不高,时刻拿着一个手机,宋鸿飞刚开始上课时,积极性还挺高,但是学生一直积极性不高,也让宋鸿飞有些泄气。更别说还去请他们来帮他做实验了。宋鸿飞现在没多少科研经费。来潭州科大的时候,学校给了十几万的科研配套经费。看起来不少,对于分子这一块来说,根本烧不了几回。

    宋鸿飞要想拿课题,就必须有一个比较好的科研基础。得出几篇高水平论文。以前攻硕攻博的时候,宋鸿飞倒也发表过两篇一区的文章。但那都是在母校的平台做的,通讯作者也是之前的导师。来潭州科大之后,以前导师的课题不能再做下去了,之前做的结果,即便发表论文,也只能以原来读书的学校做第一单位。宋鸿飞要想以潭州科技大学的平台拿课题,就得先以这个平台为基础发表论文。


    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