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七章 天问-《阴阳符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《天问》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,屈原在这一篇楚辞里一口气提出了173个问题,问题涵括了天、地、人、历史、自然和人生,极具深度。

    奇怪!李游很是惊讶,楚辞出现在一部他原以为会是历史钩沉补缺的书卷之中,令他无限惊奇。

    但随着祁教授徐徐展开书卷,李游皱起的眉头才慢慢舒展开来。原来《天问》里面摘取的内容不过是序言而已。后面缓缓便道出作者的主旨。

    “……余曾闻,圣王以来至战国,李耳、仲尼春秋笔法,多有讳误,然由《汲冢纪年》矫枉过正,青史浩然,余嗟叹自秦汉相来,史家一家之斯言,春秋之法过犹不及,黑白颠倒,青史成烣,甚恨,因拾遗补漏,成一家之言,名曰《汲冢纪年拾遗》,示之子孙也……”

    竹简上的字刻很小,一个字和蝇头比较起来也所去无几,竹简篇幅虽然不大,上面却洋洋洒洒刻了四五千字,这一手字刻功夫实在令李游震撼不已。然而与里面的内容比较起来,这字刻的功夫根本算不上台面。

    《汲冢纪年拾遗》从秦始皇帝统一六国之后开始写起,采取的是编年体的方式,第一条内容便是:“始皇帝三十四年,止分封,焚方术、巫之书,蒙求,以文吏为师;三十五年,因侯、卢事,始皇大怒,坑方士四百六十三人于咸阳,以止。”

    这短短的数十字,和大部分的历史记载和人们认知就很不一样。因为历史上关于这一段历史的有着一个很出名的论断:“焚书坑儒”。

    令李游奇怪的是,虽然竹简上洋洋洒洒写了数千字,但记载历史的内容其实不多,大约过了三分之一后,便是许多刻符,刻符大部分是一长横“一”和两短横“--”组成的。这个符号李游也不难理解,是《易经》里表示阴阳的符号,由这两个符号,组成代表不同意义的卦象和爻义。

    除此之外,竹简上还刻着一幅看起来似乎很粗糙的地图,只是李游完全看不明白这图里所要表示的地方是哪里而已。

    但看祁教授,却是看得津津有味,手里还拿着一根木棍,在地上不时推演一下那些符号所代表的意义,时而点头,时而叹息,李游在一旁却感到一阵的莫名其妙。

    李游本想询问祁教授这些符号所代表的意思,但见祁教授一脸入迷的样子,最终还是忍住自己的疑问,静等祁教授给出下文。

    然而祁教授看完竹简之后,小心将其收起,却不理会李游那一脸的好奇,走到了玲珑的面前,说道:“唔,东西我验过了,但是这一部《汲冢纪年拾遗》并不完整,这只是其中一卷而已,实际意义并不大,就算我愿意参与你们的计划,成功率也不到三成。”

    玲珑却是微微一笑,说道:“这个您不必担心,如果您确定要加入我们的的计划里,那么其他的内容,很快就会送到您手上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